13838062252
一、裹漿法工藝
(一)裹漿法工藝介紹
裹漿法,顧名思義,就是預濕的輕集料表面上包裹一層低水灰比的水泥漿,形成一種類似保護膜的皮殼,達到輕集料穩定、提高拌合物性能的目的。裹漿法,有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拌合物工作性能、低耗能、節約資源等優點,在制造普通集料的高強度、高性能的混凝土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往往使用較少的水泥就能生產出高強度、好的、流動性好的混凝土。
裹漿法工藝在攪拌站中的運用,主要是采取二次投料,在砂、石料、水泥等原材料質量的基礎上,嚴格按照砼配合比進行投料,次投入砂和水,大概進行3~4秒,然后投入水泥、粉煤灰進行攪拌,大概用時8~10秒,形成砂漿;第二次加入石子,讓漿水充分包裹在石子上面后繼續攪拌8~10秒,然后就可以出料。攪拌站使用裹漿法生產出來的砼(混凝土),和易性好、均勻、質量好,比傳統生產砼的方法效益提高了不少。
(二)使用裹漿法的注意事項
雖然在攪拌站中使用裹漿法生產很容易實現,且具有很多優點,但是在生產過程中一不小心就會出現問題,影響生產效率和質量。所以,把裹漿法工藝使用到攪拌站中生產砼,要對每一道工序做好嚴格的質量把關工作,在生產率的前提下,實現高效、好的、節能、減排的目的。具體來說,需要注意以下幾點事項:
1.要原材料的質量,嚴格按照配合比進行投料。在原材料選購上,要嚴格按照標準質量進行,對生產許可證、質量合格證、成分、實驗等進行嚴格的把關,材料的質量。比如骨料,對粗骨料,好選用石灰石、花崗巖等碎石或卵石,細骨料要選用中粗河砂,細度模度大于2.6,含沙量小于1.5%等。此外,要嚴格按照混凝土配合比試驗進行操作,混凝土的質量。
2.做好攪拌工作。用裹漿法對輕集料混凝土進行生產時,由于輕集料本身屬于多孔結構,對水灰比會造成一定的影響,而水灰比與混凝土的強度直接掛鉤。因此,在進行攪拌工作時,要嚴格按照操作標準進行加水,且對坍落度要定時進行檢測,一般為每班兩次。同時要依據砂石原材料含水率,對混凝土配合比做出相應的調整,混凝土施工質量。
3.攪拌站實現裹漿法工藝和砼生產率兩全難。如果把在主體外按照要求進行稱量的砂和石子放入主體內攪拌主機上方的中間斗內時,砂和石子已部分混合,難以實現二次投料的裹漿法工藝。如果按照裹漿法工藝進行先投砂,后投石子,可能送料周期會超過一分鐘的工作循環周期,降低砼生產率。因此,在進行砼生產時,要進行充分的考量,選取一個適中的方法,大程度的實現兩者的統一。
二、砼攪拌站實現裹漿法生產的方案
目前,我國攪拌站設備一般具有投資低、占地少、操作方便等特點,在數量上大大超過攪拌樓,但隨之而來的是技術設備有限,裹漿法工藝不能簡單的被使用。對攪拌站設備做相關改動,有兩種方案可以實現裹漿法生產砼。這對于提高砼生產率、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等有重要的意義。
(一)砂、石分次送料,中間斗兩次開門
這種方案是通過先放砂,開一次中間斗,然后在放入石子時,又開一次中間斗門來實現裹漿法。具體來說,先把混凝土所需的原材料嚴格按照一定的配合比進行稱量。接著把稱量好的砂通過平皮帶機和斜皮帶機運用到主攪拌機上面的中間斗內,石子不涉及在內。在進行投料時,打開中間斗門依次向主攪拌機放入砂、水、水泥、粉煤灰。同時當中間斗開門給出到位信號時,開始石子送料,在這個過程中,中間斗開門投砂大概10~12秒后可以暫時關閉中間斗門。當石子抵達中間斗時,中間斗進行第二次開門,讓石子通過中間斗進入到主攪拌機中,在這中間,要對石子在皮帶機上運輸時間進行嚴格的控制,讓石子全部進入主攪拌機時還留有8~10秒的時間進行攪拌。總的來說,要整個攪拌過程總時間不超過30秒。
總之,要實現裹漿法工藝在工作循環周期一分鐘內,要把砂在平皮帶機上的運輸時間控制在12秒內,石子運輸時間在14秒以內,把砂秤斗和石子秤斗到平皮帶機上的時間除外,砂、石子料從平皮帶機上吐出的時間共計為23秒。如果采用的是3 的攪拌機,那么砂、石子料一共大概有5.7噸,有平皮帶機的輸送能力為:
斜皮帶機的輸送能力為:
如果不采用裹漿法進行生產的話,對砂、石子進行一次性運輸,所花時間為半分鐘,則平皮帶機輸送能力為:
使用裹漿法對皮帶機的運輸能力是普通工藝的1.22倍,說明使用裹漿法能提高生產效率。同時在實際操作中,要適當的對皮帶機電機、減速器功率進行合理調整,安全生產和生產質量。
(二)雙中間斗形式
這種方案打破攪拌站一般只有一個中間斗的常規,對設備進行適當的改造,使用雙中間斗形式,一斗放置砂、一斗放石子。并且這種雙中間斗形式一般有兩種布置形式,一種是左右平行,另一種是上下疊加布置,通過這種雙中間斗形式,可以實現裹漿法在攪拌站中生產砼的目標。
雖然雙中間斗形式有兩種布置方式,但是其輸送砂、石子有很多共同點:一是都是在對應的中間斗門關閉、到位信號啟動時,開始進行第二罐砂送料。二是都是在對應的中間斗門關閉、到位信號延時后開始進行第二罐石子輸送,具體來說,就是砂子在平皮帶機上運送完畢幾秒后進行石子的輸送,讓皮帶機上輸送的砂與后面的石子中間有一段適當的空當,當這個空當進入斜皮帶機時,相應的分料器進行切換或中間斗門關閉,讓石子進入石子中間斗中。三是砂在平皮帶機上的輸送時間不超過16秒,石子時間不超過20秒,也就是說,輸送砂、石子的時間總共不超過36秒。如果采用的是3 的攪拌機,砂、石子總重5.7噸,則有皮帶機的輸送能力為:
這種方案比普通工藝減少15%,相應的皮帶機機電和減速器功率相比會減小許多,說明此方案主要功能是節能減排。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這種方案雖然能達到節能減排的作用,但是對雙中間斗的布置要求相當高,如果出現一點問題,可能就會造成溢料或混料等問題的發生。
(三)兩種方案的比較
前面筆者講述了攪拌站實現裹漿法生產砼的兩種方案,兩者各有不同,前者主要優點是高效好的,后者的大優點是節能減排,在具體的操作中,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選擇。兩者優缺點可見下表:
結束語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裹漿法工藝在高強度、高性能的砼生產中受到企業的高度關注和廣泛使用。企業在砼生產率穩定,也就是工作循環周期在一分鐘之內的條件下,對攪拌站運用裹漿法進行砼生產方案分析,找出優生產方式,充分發揮裹漿法的效能,達到高效好的、節能減排的目的,提高企業經濟效益。